合作咨询热线:

400-123-12345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12345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88号

w88win手机版登录中国建筑资讯网
发布时间:2022-11-21 03:04:12 浏览:[ ]次

  筑物的本底结构作为水池池壁和水箱箱壁333下列设备和容器不得与污废水管道系统直接连接应采取间接排水的方式一生活饮用水贮水箱池的泄水管和溢流管二厨房内食品制备及洗涤设备的排水三医疗灭菌消毒设备的排水四蒸发式冷却器

  People’sRepublicChina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CompulsoryProvisionsEngineeringConstructionStandardsBuilding200111管道布置12水质和防回流污染13卫生设备和水处理21室内燃气管道22瓶装液化石油气23燃气的计量24居民生活用气25公共建筑用气26燃烧烟气的排除采暖通风和空调设备31一般规定32采暖33通风34空调35制冷36自动控制37消声和隔振41供配电系统42变电设备43防雷11管道布置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712图书馆书库内不得设置配水点排水管道不应穿过书库生活污水立管不应安装在与书库相邻的内墙上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86612档案馆库区内不应设置用水点排水管道不应穿越库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242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337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339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食堂饮食业的主副食操作烹调的上方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避免时取防护措施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6115防空地下室的给水管道当从出入口引入时应在防护密闭门内设置防爆波阀门当从围护结构引入时应在外墙内侧或顶板内侧设置防爆波阀门其抗力不应小于1MPa6211透气管如需穿过防空地下室围护结构时在其内侧应设公称压力不小于1MPa的阀门6216压力排出管在穿越外墙或顶板处的内侧设公称压力不小于1MPa的防爆波阀门648柴油发电机房的输油管当从出入口引入时应在防护密闭门内设置防爆波阀门当从围护结构引入时应在外墙内侧或顶板内侧设置防爆波阀门其抗力不应小于1MPa12水质和防回流污染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223生活饮用水不得因回流而被污染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要求给水管配水出口高出用水设备溢流水位的最小空气间隙不得小于配水出口处给水管管径的25特殊器具和生产用水设备不可能设置最小空气间隙时应设置防污隔断器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隔断措施225严禁生活饮用水管道与大便器直接连接227埋地生活饮用水贮水池与化粪池的净距不应小于10m当净距不能保证时应采取生活饮用水贮水池不被污染的措施2210生活或生活用水与其他用水合用的水池水箱的池体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底结构作为水池池壁和水箱箱壁333下列设备和容器不得与污废水管道系统直接连接应采取间接排水的方式蒸发式冷却器空气冷却塔等空调设备的排水贮存食品或饮料的冷藏间冷藏库房的地面排水和冷风机溶霜水盘的排水13卫生设备和水处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523下列用房的洗涤池均应采用非手动开关并应防止污水外溅诊断室产房手术室检验科医生办公室护士室治疗室配方室无菌室其他有无菌要求或需要防止交叉感染的用房526洗婴池的热水供应应有控温稳压装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3211卫生器具和工业废水受水器与生活污水管道或其他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排水管道连接时必须在排水口以下设存水弯卫生器具构造内已有存水弯时不必在排水口以下设存水弯332室内排水沟与室外排水管道连接处应设水封装置3917含放射性物质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当不符合排放标准时应单独进行专门处理后方可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或城市排水管道386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设置除臭系统386生活污水处理构筑物在建筑物内运行噪声较大的机械应设独立隔间21室内燃气管道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721用户室内燃气管道的最高压力不应大于表721的规定MPa721燃气用户最高压力工业用户及单独的锅炉房04公共建筑和居民用户中压进户02公共建筑和居民用户低压进户0005723在城镇供气管道上严禁直接安装加压设备724当供气压力不能满足用气设备要求而需要加压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加压设备前必须设浮动式缓冲罐缓冲罐的容量应保证加压时不影响地区管网的压力工况加压设备应设旁通阀和出口止回阀7210燃气引入管不得敷设在卧室浴室地下室易燃或易爆品的仓库有腐蚀性介质的房间变电室电缆沟烟道和进风道等地方7211燃气引入管进入密闭室时密闭室必须进行改造并设置换气口其通风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小于37213燃气引入管穿过建筑物基础均应设置在套管中并应考虑沉降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补偿措施7214燃气引入管的最小公称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当输送人工煤气和矿井气等燃气时不应小于25mm当输送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燃气时不应小于15mm7216构筑物内部的燃气管道应明设当建筑或工艺有特殊要求时但必须便于安装和检修7217暗设燃气管道应符合下列要求暗设的燃气管道的管槽应设活动门和通风孔暗设的燃气管道的管沟应设活动盖板并填充干当敷设燃气管道的管沟与其他管沟相交时管沟之间应密封燃气管道应敷设在钢套管中敷设燃气管道的设备层和管道井应通风良好每层的管道井应设与楼板耐火极限相同的防火隔断层并应有进出方便的检修门7218室内燃气管道不得穿过易燃易爆品仓库配电间变电室电缆沟烟道和进风道等地方7219室内燃气管道不应敷设在潮湿或有腐蚀性介质的房间内当必须敷设时必须采取防腐蚀措施7220燃气管道严禁引入卧室当燃气水平管道穿过卧室浴室或地下室时必须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并必须设置在套管中燃气管道的立管不得敷设在卧室浴室或厕所中7221当室内燃气管道穿过楼板楼梯平台墙壁和隔墙时必须安装在套管中7224燃气管道必须考虑在工作环境温度下的极限变形7225输送湿燃气的燃气管道敷设在气温低于的房间或输送气相液化石油气管道处的环境温度低于其露点温度时均应采取保温措施7226室内燃气管道和电气设备相邻管道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表7226的规定7226与燃气管道的净距cm管道和设备平行敷设交叉敷设明装的绝缘电线的电线不允许相邻管道应保证燃气管道和相邻管道的安电线应加绝缘套管绝缘套管的两端应各伸出燃气管道10cm7228地下室半地下室设备层敷设人工煤气和天然气管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地下室或地下设备层内应有机械通风和事故排风设施当燃气管道与其他管道一起敷设时应敷设在其他管道的外侧应用非燃烧体的实体墙与电话间变电室修理间和储藏室隔开地下室内燃气管道末端应设放散管并应引出地上放散管的出口位置应保证吹扫放散时的安 全和卫生要求 7229 液化石油气管道不应敷设在地下室 半地下室或设备层内 7230 室内燃气管道阀门的设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7231大中型用气设备的燃气管道上应设放散管 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屋脊 1m 以上 并应采取防止雨 雪进入管道和吹洗放散物进入房间的措施 当建筑物位于防雷区之外时 放散管的引线应接地 接地电阻应小于10 7232 高层建筑的燃气立管应有承重支撑和消除燃气附加压力的措施 7234 当燃气燃烧设备与燃气管道为软管连接时 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家用燃气灶和实验室用的燃烧器其连接软管的长度不应超过2m 并不应有接口 软管与燃气管道接头管 燃烧设备的连接处应采用压紧螺帽 22瓶装液化石油气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50028 93 662 设置在室内的单瓶供应系统气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气瓶与散热器的净距不应小于1m当散热器设置隔热板时 可减少到05m 气瓶不得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或通风不良的场所 663 单瓶供应系统的气瓶设置在室外时 应设置在专用的小室内 666 当瓶组供应系统的气瓶总容积小于 1m 可将其设置在建筑物附属的瓶组间或专用房间内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筑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 的不低于 二级 设计的规 应是通风良好并设有直通室外的门 室温不应高于45并不应低于0 23 燃气的计量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50028 93 732 由管道供应燃气的用户 应单独设置计量装置 733 用户计量装置的安装位置 应符合下列要求 严禁安装在卧室浴室 危险品和易燃物品堆存处 以及与上述情况类似的地方 安装隔膜表的工作环境温度当使用人工煤气和天然气时 应高于0 当使用液化石油气时 应高于其露点 734 燃气表的安装应满足抄表 检修 保养和安全使用的要求 当燃气表装在燃气灶具上方时 气表与燃气灶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30cm24 居民生活用气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50028 93 741 居民生活使用的各类用气设备应采用低压燃气 742 居民生活用气设备严禁安装在卧室内 743 居民住宅厨房内装有直接排气式热水器时应设排气扇 745 燃气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燃气灶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厨房内利用卧室的套间或用户单独使用的走廊作厨房时 应设门 并与卧室隔开 燃气灶与可燃或难燃烧的墙壁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热措施燃气灶的灶面边缘和烤箱的侧壁距木质家具的净距不应小于20cm 燃气灶与对面墙之间应有不小于1m 的通道 746 燃气热水器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房间或过道内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装有直接排气式热水器或烟道式热水器的房间房间门或墙的下部应设有效截面积不小于002m 的格栅或在门与地面之间留有不小于30mm 的间隙 可燃或难燃烧的墙壁上安装热水器时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热措施 热水器与对面墙之间应有不小于1m的通道 747 燃气采暖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容积式热水采暖炉应设置在通风良好的走廊或其他非居住房间内与对面墙之间应有不小于1m 的通道 采暖装置设置在可燃或难燃烧的地板上时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热措施 25 公共建筑用气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50028 93 751 公共建筑用气设备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专用房间内 公共建筑用气设备不得安装在卧室和易燃 易爆物品的堆存处 752 公共建筑用气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用气设备与可燃或难燃的墙壁地板和家具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热措施 753 公共建筑用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大锅灶和中餐炒菜灶应有排烟设施大锅灶的炉膛和烟道处必须设爆破门 26 燃烧烟气的排除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50028 93 771 燃具燃烧所产生的烟气应排出室外 772 安装生活用的直接排气式燃具的厨房 应符合燃具热负荷对厨房容积和换气次数的要求 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773 浴室用燃气热水器的给排气口应直接通向室外 排气系统与浴室必须有防止烟气泄漏的措施 774 公共建筑用厨房中的燃具上方应设排气扇或吸气罩 775 用气设备的排烟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多台设备合用一个总烟道时应保证排烟时互不影响 在容易积聚烟气的地方应设置防爆装置 应设有防止倒风的装置776 高层建筑的共用烟道 各层排烟不得互相影响 777 当用气设备的烟囱伸出室外时 其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平距离应高出屋脊05m 当烟囱离屋脊1530m 水平距离烟囱可与屋脊等高 水平距离烟囱应在屋脊水平线 的直线上 在任何情况下烟囱应高出屋面05m 当烟囱的位置临近高层建筑时烟囱应高出沿高层建筑物45 的阴影线 烟囱出口应有防止雨雪进入的保护罩778 用气设备排烟设施的烟道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热负荷30以下的居民用气设备 烟道的抽力不应小于3Pa 热负荷为30以上的公共建筑用气设备 烟道抽力不应小于10Pa 7711 烟道排气式热水器的安全排气罩上部 应有不小于025m 的垂直上升烟气导管 其直径不得小 于热水器排烟口的直径 热水器的烟道上不应设置闸板 7712 居民用气设备的烟道距难燃或非燃顶棚或墙的净距不应小于5cm 距易燃的顶棚或墙的净距不 应小于25cm 7713 有安全排气罩的用气设备不得设置烟道闸板 无安全排气罩的用气设备 在烟道上应设置闸板 闸板上应有直径大于15mm 7714烟囱出口的排烟温度应高于烟气露点15 以上 7715 烟囱出口应设置风帽或其他防倒风装置 31一般规定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 19 87 211 设计集中采暖时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 宜采用16 20 213 冬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应符合下列规定 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温度 应采用18 22 相对湿度 应采用40% 60% 风速 不应大于02m 216 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应符合下列规定 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温度 应采用24 28 相对湿度 应采用40% 65% 风速 不应大于03m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 1999 622 设置集中采暖系统的普通住宅的室内采暖计算温度 不应低于表622 的规定 622 用房 温度 卧室 起居室 和卫生间18 厨房 15 设采暖的楼梯间和走廊 14 32 采暖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 19 87 3410 采用煤气红外线辐射采暖时 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 防爆和通风换气等安全措施 363当供汽压力高于室内采暖系统的工作压力时 应在采暖系统入口的供汽管上装设减压装置 3624 穿过建筑物基础 变形缝的采暖管道 以及镶嵌在建筑结构里的立管 应采取预防由于建筑物 下沉而损坏管道的措施 3625 当采暖管道必须穿过防火墙时 在管道穿过处应采取固定和密封措施 并使管道可向墙的两侧 伸缩 3627 采暖管道不得同输送蒸汽燃点低于或等于 120 的可燃液体或可燃 腐蚀性气体的管道在同一 条管沟内平行或交叉敷设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 1999 624 集中采暖系统中 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设施 不应设置于套内 33 通风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 19 87 4629 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机械送排风系统 包括空气调节的新风系统 的风管 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 区设置 竖向可每隔五层设水平集合管 分别连接各层的送排风支管 当送排风支管采取防止回流措 每个垂直风管所管辖的楼层数不应超过十层 4630 可燃气体管道 可燃液体管道和电线 不得穿过风管的内腔 也不得沿风管的外壁敷设 可燃 气体管道和可燃液体管道 不应穿过通风机室 4631 热媒温度高于 110 的供热管道 不应穿过输送有爆炸危险物质或可燃物质的风管 亦不得沿 上述风管外壁敷设 4633 输送温度高于80 的空气或气体混合物的风管 在穿过建筑物的可燃或难燃烧体结构处 应设 置非燃烧材料的隔热层 其厚度应按隔热层外表面温度不超过80 确定 4635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保温材料 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等 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 当风管内设有电加热器时 电加热器前后各 08m 范围内的风管和穿过设有火源等容易起火房间 的风管 其保温材料均应采用非燃烧材料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 1999 641 厨房排油烟机的排气管通过外墙直接排至室外时 应在室外排气口设置避风和防止污染环境的 构件 当排油烟机的排气管排至竖向通风道时 竖向通风道的断面应根据所担负的排气量计算确定 应采取支管无回流 竖井无泄漏的措施 643 无外窗的卫生间 应设置有防回流构造的排气通风道 并预留安装排气机械的位置和条件 34 空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 19 87 513 室内保持正压的空气调节房间 其正压值不应大于50Pa 5mmH 5213空气调节房间的夏季冷负荷 应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空气调节系统的夏季冷负荷 应根据所服务房间的同时使用情况 空气调节系统的类型及调节方式 按各房间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或各房间夏季冷负荷的累计值确定 并应计入新风冷负荷以及通风 风管水泵 冷水管和水箱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 538 空气调节系统的新风量 应符合下列规定 民用建筑宜按表538采用 538 房间名称 每人最小新风量 影剧院博物馆 体育馆 商店 办公室 图书馆 会议室 餐厅 舞厅 医院的 门诊部和普通病房 旅馆客房 1730 少量5310 空气调节系统 特别是无窗建筑物或过渡季节使用大量新风的空气调节系统 应有排风出路 且应满足新风量变化的需要 556 采用水冷式表面冷却器时 如无特殊情况 不得用盐水作冷媒 采用直接蒸发式表面冷却器时 严禁用氨作制冷剂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 1999 645 最热月平均室外气温高于和等于25 的地区 每套住宅内应预留安装空调设备的位置和条件 35 制冷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 19 87 6110 闭式冷水系统应设置膨胀水箱和排气 泄水装置 624 风冷式冷凝器的空气进出口温差 不应大于8 625 压缩机气缸水套的冷却水出口温度 不应高于45 626 所有贮存制冷剂且在压力下工作的制冷设备和容器 均应设置安全阀 氨制冷系统的排氨口必 须装设排放管 排放管的出口 应高于周围50m 内最高建筑物的屋脊5m 627 当设置两台或两台以上氟利昂压缩式制冷机时 各台的制冷剂管道 不得连通 645 氨制冷机房应设置两个互相尽量远离的出口 其中至少应有一个出口直接对外 且应由室内向 外开门 646 氨制冷机房的电源开关 应布置在外门附近 发生事故时 应有立即切断电源的可能性 故电源不得切断647 氨制冷机房内应设置必要的消防和安全器材 如灭火器和防毒面具等 648 设置集中采暖的制冷机房 其室内温度不应低于15 氨制冷机房严禁采用明火采暖 36 自动控制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 19 87 71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采暖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应采用自动控制 采用自动控制方能防止事故保证系统和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时 工艺或使用条件对室内温湿度波动范围有一定要求时725 空气调节系统的电加热器应与送风机联锁 并应设无风断电保护 设置电加热器的金属风管应 接地 741 压缩式制冷装置 应设下列安全保护 压缩机的安全保护1排气压力的高压保护和吸气压力的低压保护 2润滑系统的油压差保护 3电动机过载及单相运行保护 4冷却水套断水保护 5离心式压缩机轴承的高温保护 742吸收式制冷装置 应设下列安全保护 溴化锂溶液的防结晶保护1发生器出口浓溶液的高温保护 3冷却水断水或流量过低保护4停机时防结晶保护 蒸发器中冷剂水温度过高保护37 消声和隔振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 19 87 823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产生的噪声 当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噪声标准时 应设置消声器或采取 其他消声措施 系统所需的消声量 应通过计算确定 828 管道穿过机房围护结构处 其孔洞四周的缝隙 应填充密实 831 当通风 空气调节和制冷装置的振动靠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程度时 应设置隔振器或采取其 他隔振措施 41供配电系统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 95 201 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 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 分级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 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 例如 重大设备损坏 重大产品报废 用重要原 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 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 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例如 重要交通枢纽 重要通 信枢纽 重要宾馆 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 在一级负荷中 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 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 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 中断供电的负荷 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在政治 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 例如 主要设备损坏 大量产品报废 连续生产 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 2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例如 交通枢纽 通信枢纽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 力负荷 以及中断供电将造成大型影剧院 大型商场等较多人员集中的重要的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应为三级负荷202 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 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 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302 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 95 222 选择导体截面 应符合下列要求 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 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固定敷设的导线 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严禁用作P 线 在有人的一般场所 有危险电位的裸带电体应加遮护或置于人的伸臂范围以外 322 标称电压超过交流 25 均方根值 容易被触及的裸带电体必须设置遮护物或外罩 其防护等 不应低于外壳防护等级分类 GB4208 84 444采用接地故障保护时 在建筑物内应将下列导电体作总等电位联结 建筑物内的水管煤气管 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 条件许可的建筑物金属构件等导电体等电位联结中金属管道连接处应可靠地连通导电 222 最小芯线;mm 裸导线 绝缘导线敷设于绝缘子上 室内 2m 室外 2m 室内外 16m16 25m 10 15 25 2525 10绝缘导线 绝缘导线槽板敷设 绝缘导线线槽敷设 塑料绝缘护套导线;5 25 447 相线 系统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其切断故障回路的时间应符合 下列规定 配电线路或仅供给固定式电气设备用电的末端线 供电给手握式电气设备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末端线 为减少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危险而装设的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 其额定动作电流不应超 05A456 系统中线上不装设电器将 线断开 当需要断开 应装设相线和线一起切断的保护电器 当装设漏电电流动作的保护电器时 应能将其所保护的回路所有带电导线断开 系统中当能可靠地保持 线为地电位时 线可不需断开 系统中严禁断开 线的任何电器当需要在 线装设电器时 只能相应断开相线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3 94 205 露天或半露天的变电所 不应设置在下列场所 附近有棉粮及其他易燃 易爆物品集中的露天堆场 容易沉积可燃粉尘可燃纤维 灰尘或导电尘埃且严重影响变压器安全运行的场所 421 室内 外配电装置的最小电气安全净距 应符合表421 的规定 mm 421 额定电压 适用范围场所 05 10室内 屏前2500 屏后2300 2500 2500 2500 无遮栏裸带电部分至地 面之间室外 2500 2700 2700 2700 P2防护等级遮栏的通道净高 室内 1900 1900 1900 1900 室内 20 75 100 125 室外75 200 200 200 室内 100 175 200 225 面2500mm以下裸带电部分的遮栏防护 等级为 P2 裸带电部分与遮护物间水平净距室外 175 200 300 300 室内 1875 1875 1900 1925 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裸导体之间的水平距离 室外 2000 2200 2200 2200 裸带电部分至无孔固定遮栏 室内 50 105 130 155 室内 800 825 850 875 室外825 950 950 950 低压母排引出线或高压引出线的套管至屋外人行 通道地面 室外 3650 4000 4000 4000 海拔高度超过1000m 项数值应按每升高100m 增大 1%进行修正 项的修正值426 配电装置的长度大于6m 后通道应设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口间的距离 超过15m 尚应增加出口611 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高压配电室 高压电容器室和非燃 介质的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低压配电室和低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 屋顶承重构件应为二级61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变压器室位于容易沉积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的场所 变压器室附近有粮棉及其他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 变压器室下面有地下室615 民用主体建筑内的附设变电所和车间内变电所的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 应设置容量为100%变压 器油量的贮油池 617 附设变电所 露天或半露天变电所中 油量为1000 及以上的变压器应设置容量为100%油 量的挡油设施 618 在多层和高层主体建筑物的底层布置装有可燃性油的电气设备时 其底层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 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 的防火挑檐 多油开关室和高压电容器室均应设有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 43 防雷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 94 201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 使用性质 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 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202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 火药 起爆药 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 因电火花而引 起爆炸 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具有0区或10 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 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03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 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 大型火车站 国宾馆 国家级档案馆 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 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 亡者 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具有2区或11 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预计雷击次数应按本规范附录一计算204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 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 地形 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 23区火灾危险环境 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 的地区高度在 15m 及以上的烟囱 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 的地区高度在20m 及以上的烟囱 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311 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本规范第 203 六款所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尚应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312 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 在防雷装置与其他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 应采取等 电位连接 335 二类防雷建筑物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被利用 作为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 其截面积总和不应小于一根直径为10mm 钢筋的截 面积 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 05m 每根引下线所连接 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 424 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的连接 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 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连接或焊接 单根钢筋或圆钢或外引预埋连接板 线与上述钢筋的连接应焊接或采 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 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 3310 二类防雷建筑物高度超过45m 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建筑物 尚应采取以下防侧击和等电 位的保护措施 应将45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 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3410 二类防雷建筑物高度超过60m 的建筑物 其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3310 四款的规定并应将60m 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 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511 接闪器应由下列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 521 接闪器布置应符合表521 的规定 521 建筑物防雷类别 滚球半径H 一类防雷建筑物30 二类防雷建筑物45 10 10 三类防雷建筑物60 20 20 2416 电梯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310 88 215 钢丝绳应擦拭干净 严禁有死弯 223导轨架应安装牢固 位置正确 焊接时 双面焊牢 焊缝饱满 263 安全钳试验 轿厢空载 以检修速度下降 使安全钳动作 电梯必须能可靠地停止 动作后应 能正常恢复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梯电器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82 93 201 电梯电源应专用 并应由建筑物配电间直接送至机房 203 机房照明电源与电梯电源分开 并应在机房内靠近入口处设置照明开关 2051 每台电梯均应设置能切断该电梯最大负荷电流的主开关 2052 主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 轿厢照明通风和报警 机房隔层和井道照明 机房轿顶和底坑电源插座 2053 主开关的位置应能从机房入口处方便 迅速地接近 2054 在同一机房安装多台电梯时 各台电梯主开关的操作机构应装设识别标志 20101 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可靠接地或接零 20103 在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的接零保护 系统中严禁电梯电气设备单独接地 302 机房和井道内的配线应使用电线管或电线槽保护 严禁使用可燃性材料制成的电线 保护线 及以上的端子应有明显的标记 30112 随行电缆安装前 必须预先自由悬吊 消除扭曲 30113 随行电缆的敷设长度应使轿厢缓冲器完全压缩后略有余量 但不得拖地 3012 随行电缆在运动中有可能与井道内其他部件挂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404 井道和轿顶传感器 感应器 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042 支架应用螺栓固定 不得焊接 4043 应能上下 左右调整 调整后必须可靠锁紧 不得松动 406具有消防功能的电梯 必须在基站或撤离层设置消防开关 407 层门闭锁装置应采用机械 电气联锁装置 其电气触点必须有足够的断开能力 并能使其在触 点熔接的情况下可靠断开 4082 层门关闭后 锁紧元件应可靠锁紧 其最小啮合长度不应小于7mm 4083 层门锁的电气触点接通时 层门必须可靠地锁紧在关闭位置上 501 电梯的各种安全保护开关必须可靠固定 不得采用焊接固定 安装后不得因电梯正常运行时的 碰撞和钢绳 钢带 皮带的正常摆动使开关产生位移 损坏和误动作 502 与机械相配合的各安全保护开关 在下列情况时应可靠断开 使电梯不能起动或立即停止运行 5027 任一厅 轿门未关闭或未锁紧时 5028 安全窗开启时 5029 液压缓冲器被压缩时 505 极限开关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应始终保持断开状态w88win手机版登录

扫码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

400-123-12345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88号